全面介绍关于农业市场动态,农业企业新闻,农业种植行业有关资讯
手机访问 http://m.muyeseed.com

荷斯坦牛的常见病

一、奶牛乳房炎

二、牛子宫炎

三、牛蹄叶炎

四、牛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疾病。在家畜中牛、羊最易发生,而且极易使接触病牛、羊的人发生布氏杆菌病,遭受疾病的痛苦折磨。在临床上,虽然猪等其他家畜也可感染发病,但是与牛、羊相比却轻的多。

流行特点母牛较公牛易感,犊牛对本病具有抵抗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抵抗力逐渐减弱,性成熟后,对本病最为敏感。病畜可成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尤其是受感染的母畜,它们在流产和分娩时,将大哗升量布氏杆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体外,流产后的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中都含有布氏杆菌。易感牛主要是由于摄入了被布氏杆菌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也可通过皮肤创伤感染。布氏杆菌进入牛体后,很快在所适应的组织或脏器中定居下来。病牛将终生带菌,不能治愈,并且不定期地随乳汁、精液、脓汁,特别是母畜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子宫和阴道分泌物等排出体外,扩大感染。人的感染主要是由于手部接触到病菌后再经口腔进入体内而发生感染。由于市场经济活跃,牛、羊买卖频繁,使牛、羊布氏杆菌病的发生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人患此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此病已成为最重要的人兽共患病。

五、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猪,牛、羊每骆驼、鹿等家畜和其他野生偶蹄动物。此病的危害极大,国际兽疫局(OIE)将此病列为A类动物疫病之首。是世界范围内重点控制的动物疫病。

六、牛焦虫病

本病是由双芽焦虫、巴贝西焦虫和泰勒焦虫引起的,病原体为多种无色素的血孢子虫,通常寄生于红细胞内。焦虫病是一种传播病,但不能接触感染,必须通过适宜的蜱来传播。一种焦虫多由一定种属的蜱来传播。也就是说,某一地区存在某种蜱,就预示着可能会有某种焦虫存在。蜱的种类和分布是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的,所以焦虫病的存在和发生也有地区性和季节性。

流行特点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呈地方性流行,多发于夏秋季节和蜱类活跃地区。由双芽焦虫致发本病的一岁龄小牛发病率较高,症状轻微,死亡率低。成年牛与其相反,死亡率较高;由巴贝西焦虫致发本病的3月龄至一岁内小牛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成年牛死亡率较低。良种肉牛易发本病。

临床症状病牛病情迅速恶化,高热、反刍停止、精神沉郁、脉搏增数、呼吸困难、有的有血尿。

剖检变化体表淋巴结肿大。可视粘膜黄染、皮下结缔组织发黄、水肿、血凝不全,膀胱内积有血色尿做亩液。

诊断根据病牛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流行特点、蜱类特征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采病牛耳尖血涂片,奶姬氏镜检,在红细胞内寻找特征性虫体。

七、牛皮蝇蛆病

牛皮蝇蛆病,是由寄生于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南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本病在中国北方地区流行甚广,危害严重。由于皮蝇幼虫的寄生,可使患牛消瘦,皮革的质量降低,幼畜发育受阻。

病原及流行特点 两类皮蝇的成虫形态相似,长为13~15毫米,体表密生绒毛,呈黄绿色至深棕色。纹皮蝇出现的季节比牛皮蝇为早。纹皮蝇一般在每年的4~6月之间出现,而牛皮蝇则通常在6—8月间出现。牛只的感染多发生有夏季炎热,成蝇飞翔的季节里。成蝇交配后,雄蝇死亡,雌蝇在晴朗无风的天气里,向牛体皮薄处的被毛上产卵,产卵后雌虫死亡。蝇卵经4~7天孵出第一期幼虫,爬到毛根部钻进皮肤内。幼虫在皮下组织内经过长时间的移行和发育,最后达到背部皮下。纹皮蝇的幼虫在移行过程中,还要经过食道。在次年的早春季节,发育成第三期幼虫。第三期幼虫在背部皮下停留2~2.5个月,幼虫成熟后,由皮肤内钻出落地变成蛹,约经1~2个月,蛹再孵出成虫。

八、新生犊牛下痢

犊牛下痢是一种发病率高、病因复杂、难以治愈、死亡率高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伴有腹泻症状的胃肠炎,全身中毒和机体脱水。研究表明,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在生后初期的犊牛腹泻发生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病毒可能是最初的致病因子。虽然它并不能直接引起犊牛死亡,但这两种病毒的存在,能使犊牛肠道功能减退,极易继发细菌感染,尤其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严重的腹泻。另外,母乳过浓、气温突变、饲养管理失误,卫生条件差等对本病的发生,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犊牛下痢尤其多发于集约化饲养的犊牛群中。

临床症状本病多发于生后第2—5天的犊牛。病程约2~3天,呈急性经过。病犊牛突然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高达39.5~40.5℃,病后不久,即排灰白、黄乱胡老白色水样或粥样稀便,粪中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后期粪便中含有粘液、血液、伪膜等,粪色由灰色变为褐色或血样,具有酸臭或恶臭气味,尾根和肛门周围被稀粪污染,尿量减少。约一天后,病犊背腰拱起,肛门外翻,常见里急后重,张口伸舌,哞叫,病程后期牛常因脱水衰竭而死。本病可分为败血型、肠毒血型和肠型。败血型:主要见于7日龄内未吃过初乳的犊牛,为致病菌由肠道进入血液而致发的,常见突然死亡。肠毒血型:主要见于生后7日龄吃过初乳的犊牛,致病性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大量增殖并产生肠毒素,肠毒素吸收入血所致。肠型(白痢):最为常发,见于7—10日龄吃过初乳的犊牛。

病理变化病死犊牛由于腹泻,而使机体脱水消瘦。病变主要在消化道,呈现严重的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的还可见到脾肿大,肝脏与肾脏被膜下出血,心内膜有点状出血。肠内容物如血水样,混有气泡。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首页 |网站简介|网站声明|正在咨询|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