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广西河胡蜂养殖(广西适合养什么蜂种)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0-10 21:55   点击:137  编辑:孔民   手机版

1. 广西适合养什么蜂种

论个头是金环,有大金环,小金环,广西西南虎头蜂也大,二者伯仲。当然也有一些小众的长脚蜂个头很大很长,没法细究。

论蜂巢的话,树上一般七里大,树下就大金环、虎头,个别活了三五年的夜蜂蜂巢,还有那种长得有点像蜜蜂的,也能变得大,比较少。

2. 广西最大的养蜂基地

蜂有6个种,即大蜜蜂、黑大蜜蜂、小蜜蜂、黑小蜜蜂、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前四种为野生蜂种,在我国南海、广西和云南省(区)有分布。后两种又包括许多品种,多为自然品种。即地理宗或亚种。人工选育的蜜蜂品种多为杂交种。吉林省养蜂科研所选育的白山5号,是优良的三交种蜜蜂。

1、东方蜜蜂

东方蜜蜂有许多自然品种,如印度蜂、爪哇蜂、日本蜂以及中华蜜蜂等。

中华蜜蜂(中蜂)是我国的土著蜂。工蜂体长10~12毫米;腹节背板黑色,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褐黄环。在高纬度、高山区中蜂的腹部色泽偏黑;处于低纬度、平原区的色泽偏黄。全身被灰色短绒毛。喙长4.5~5.6毫米。雄蜂体长11~14毫米,体色黑或黑棕色,全身被灰色绒毛。蜂王体长14~19毫米,体色有黑色和棕红色两种,全身被覆黑色和深黄色绒毛。

工蜂嗅觉灵敏,发现蜜源快,善于利用零星蜜源,飞行敏捷,采集积极。不采树胶,蜡质不含树胶。抗蜂螨力强,盗性强,分蜂性强,蜜源缺乏或病虫害侵袭时易飞逃。抗巢虫力弱,爱咬毁旧巢脾。易感染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玻蜂王产卵力弱,每日产卵量很少超过1000粒,但根据蜜粉源条件的变化,调整产卵量快。蜂群丧失蜂王易出现工蜂产卵。

3. 广西养什么蜜蜂好?

1、黑小蜜蜂,别名:小排蜂。分布:中国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勐腊及临沧地区的沧源、耿马;国外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

2、小蜜蜂,别名:小草蜂。分布:中国分布于云南的北纬26??40’以南,海拔1900m以下地区,广西南部的龙州、百色、上思等地;国外分布于阿曼北部和伊朗以东的南亚和东南亚等国。

3、黑大蜜蜂,别名:岩蜂、喜马拉雅排蜂、雪山蜜蜂。分布:中国分布于喜马拉雅南麓,西藏南部,云南横断山脉的怒江、谰沧江、金沙江、洪河流域;国外分布于尼泊尔、不丹、印度北部、缅甸北部及越南北部。

4、大蜜蜂,别名:排蜂、马长蜂(傣名)。分布:中国分布于云南南部、广西南部和海南岛;国外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

4. 广西适合养什么蜂种好

广西山区较多。开野花分散,不利于意大利蜂采集,所以建议养中锋。

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优良蜂种,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养殖历史,事实上意蜂引入前我国养的基本都是中蜂,优点是适应能力强并善于利用零星蜜源,缺点是分蜂性强且产蜜量远不如意蜂

5. 广西适合养什么蜂种的

可以的

紫花苜蓿适应性广,但较喜温暖、多晴少雨的干燥气候。年降水量以500~900毫米最宜,超过1000毫米时不利于生长;低于300毫米又无灌溉条件则难以正常生长。耐寒性强,种子在4~6℃即可发芽。出苗后能耐短时间的-5~-6℃低温,成年植株能耐-20~30℃低温。在积雪覆盖下,-40℃低温亦不致受冻害。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高温会抑制生长。需水较多;每形成1克干物质约消耗水446~500克,每形成1克种子约消耗水800克。但因根系发达,有较强的抗旱能力。最忌渍水,生长期淹水24~28小时即大量死亡。以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于2米以下、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种植为宜。

中国已筛选出一批良种,如早发、生长快的关中苜蓿,高产、株型大的陇东苜蓿,再生能力强的新疆大叶苜蓿,中熟的晋南苜蓿,耐寒力强的东北苜蓿等,都能较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

栽培 播种前要进行整地保墒。中国北方一般采取冬播“寄子”(将种子播入土中,待翌春后及早出苗)或早春顶凌播种,以利抗旱保苗。中国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秋播不能晚于8月上旬;华北一带应在9月以前。晚播则根系发育不良,影响越冬。发芽率高的纯净种子,每公顷播量15千克左右,与其他作物混播时可适当减少播量。条播行距一般15~30厘米,播种深度1.5~2厘米。幼苗生长缓慢,要加强管理,防止杂草为害。刈草后要及时追施肥料,特别是磷、钾肥。常见害虫有蚜虫、蓟马、苜蓿盲蝽象、苜蓿夜蛾、潜叶蝇;病害有菌核病、霜霉病、锈病、褐斑病、白粉病等。使用农药后需间隔一定时间再喂牲畜,以防中毒。留种栽培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每公顷播种量为 7.5~11千克,行距40~60厘米,增施磷、钾肥。放蜂或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种子产量。

利用 紫花苜蓿富营养,适口性好,易于消化,有“牧草之王”之称。初花到盛花期鲜草含水分76%左右,粗蛋白4.5~5.9%,粗脂肪0.8%,粗纤维6.8~7.8%,无氮浸出物9.3~9.6%,灰分2.2~2.3%,并含有多种氨基酸。紫花苜蓿地可以直接放牧,但青茎、叶中含皂素,要防止牲畜采食过多发生膨胀病。也可制成青贮饲料或干草。从现蕾到初花期,10%左右茎枝开第一朵花时刈割的第 1茬鲜草,质较嫩,营养价值较高。过早刈割时产量低,迟割则茎木质化增加,且易掉叶。最后一茬宜在当地重霜前约1个月刈割。每次要留茬3~5厘米,以免刈伤根颈,每年最后一次割草时,要留茬8~10厘米。北方干旱地区冬前割后培土,有利翌年再生。

紫花苜蓿根量多,入土深,固氮能力强,2~4年生的植株每公顷每年可固氮150~450千克。根系腐烂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中国北方低产地区实行粮食作物与紫花苜蓿轮作,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鲜草含氮0.54~0.57%,磷0.10~0.14%,氧化钾0.31~0.46%。翻压作绿肥,肥效显著。紫花苜盖枝叶繁茂,覆盖地面能减少蒸发、保蓄水分,减轻地表冲刷,是重要的水土保持作物。如中国西北地区种紫花苜蓿的地块,雨水流失仅为种其他作物时的1/16,土壤冲刷量仅为1/9。在年降水量346毫米的地区,每公顷紫花苜蓿地每年冲走的土壤为93千克,而其他田块或休闲地的冲刷量可高达3600~6750千克。

豆科苜蓿属的 1种。多年生草本,分枝多。复叶有3片卵形或倒披针形的小叶。花密集排列于腋生的总状花序上;花萼有毛,萼齿狭披针形;花冠紫色,蝶形,比花萼长;雄蕊10,二体(9+1);子房被毛。荚果螺旋状盘卷,内有数颗肾形的种子。可作饲料或绿肥用的其他苜蓿类还有:南苜蓿、天蓝苜蓿、野苜蓿、小苜蓿、褐斑苜蓿等。

苜蓿属约60余种,分布于欧洲、非洲和亚洲。有许多人工栽培种。中国产12种。紫苜蓿原产中亚细亚,是一种优良牧草,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质量好、耐刈割、并可增加土壤肥力等优点,故有“牧草之王”之称,中国栽培苜蓿始自公元前 126年汉武帝时。

6. 广西适合养什么蜂种比较好

中华蜜蜂在中国南方养殖有些非常久的历史。记得以前央视也做过专栏,专门对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做对比。中华蜜蜂有很大的优势。而意大利蜜蜂则稍微差点。根据南方的气候而言,非常适合蜜蜂的生长。一年两季花期。气候暖和。产蜜也高。中华蜜蜂能够对很多细小的花蕊采蜜,和授粉。是意大利蜜蜂无法做到的。而且中华蜜蜂天生能干,不偷懒,不打架,意大利蜜蜂就非常喜欢打架,经常把中华蜜蜂的蜂王杀死,导致一个蜂群灭亡。所以我觉得现在还是要多养中华蜜蜂,少养洋蜂。现在养中华蜜蜂的很少,基本都是养洋蜂的。就是意大利蜜蜂。所以我建议大家要仔细甄别一下。要养蜜蜂就要养中华蜜蜂。

7. 广西哪里有养殖胡蜂

胡蜂人工养殖能够成为现实,得益于胡蜂的价值很大,它的蜂蛹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它的成蜂可以用来泡制药酒或者提取蜂毒,其市场需求量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加入胡蜂养殖行业,说明它的市场潜力是非常大的。

蜂蛹是含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理想营养食物。蜂蛹还富含蛋白质、氨基酸、锗、硒、维生素和钙;富含数十种对人体有益的酶;是纯天然、高蛋白的美味和健身佳肴,内含物质具有抗衰老,抗夜盲症、抗心血管疾病、消除自由基和保护上皮组织、促进发育等作用。 蜂蛹既可作为食品,又可作为营养保健品。

胡蜂成虫、幼虫和蜂巢可入中药。或内服,或外敷,可治毒虫螫咬、疔疮等症。胡蜂味甘辛,性温,主治风湿痹痛。蜂房可作中药材,有定痛、驱虫、消肿解毒功效,主治惊痫、风痹、乳痈、牙痛、顽癣、癌症等。胡蜂酒有祛风除湿,治急、慢风湿痛,风湿性关节炎的良药,胡蜂毒可治疗关节炎,药用价值极高。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味、营养、保健、返朴归真已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目标,所以那些具有特殊营养、特殊价值的胡蜂产品更受到人们的青睐,作为野味浓,营养价值全,药疗功效高的胡蜂蛹,成为人们消费的新时尚。

目前,胡蜂产品已广泛走进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人们喜爱的消费品种。我国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特别是广州、台湾、 香港、广西、北京、上海等市场需求量更大,因此,胡蜂已成为一种野味商品中的热门货,仅台湾、广州、广西等市场供不应求。日本、韩国向我国进口的胡蜂商品己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此外,胡蜂幼虫和蛹体内营养成分丰富,还可开发出各种营养食品。胡蜂全身都是宝,但是又比较难养需要很精湛的技术用心去培育,养的好的成本低成活率高,养不好的人也不少希望题主认真考察市场慎重考虑。

8. 广西适合养什么品种的中蜂

说到蜜蜂,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勤劳,但其实蜜蜂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造出蜂蜜,农村地区依山傍水,天然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发展养蜂产业,而很多地区也通过养殖蜜蜂,成功致富。如果想养蜜蜂,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它的品种,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蜜蜂品种。

1、中华蜜蜂

中华蜜蜂是本土优良品种,又叫做土蜂、中蜂、野蜂等,具有抗病性强,采蜜期长,适合山区定点养殖等特点,我国西南、华南山区由于蜜源、气候等基本都是养中华蜜蜂,目前饲养较多的地区有广东、云南、广西、四川、重庆、贵州、福建、甘肃等。

2、意大利蜂

意大利蜂又称为意蜂,具有产育力强、分蜂性弱、产蜜及产浆能力强等优点,因其越夏、越冬困难,因此在华南亚热带地区、严寒、早春气候多变的地区难养,目前我国意蜂养殖较多的地区有长江下游、华北、西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

3、东北黑蜂

东北黑蜂是我国地方优良蜂种,具有抗寒抗病抗逆性强、性情温和、产育力强、分蜂性弱、采集力强等优点,主要分布在我国黑龙江省饶河县,199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饶河县为东北黑蜂国家自然保护区,2006年东北黑蜂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4、黄脚胡峰

黄脚胡峰分布在中国各地,一般是在土洞、树洞等隐蔽地域筑巢,待其壮大后会迁移至树干、房屋、岩石等地,黄脚胡峰具有群势强、采集能力强、抗病能力强等特点,目前黄脚胡峰较多的地区有云贵川等地。

5、高加索蜂

高加索蜂简称为高蜂,具有性情温顺、育虫积极、分蜂性弱、采集力强、比较耐寒等优点,对外界反应敏感度低,易迷巢且盗性强,我国最先饲养的地区在东北东部、北部和西部个别地区,后来在饲养中与黑蜂、意蜂杂交。

6、新疆黑蜂

新疆黑蜂是适合新疆气候和蜜源特点的一个优良黑蜂品系,具有采集力强、抗病抗逆性强、产育力强、分蜂性弱、越冬性好等优点,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西北部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

7、咯尼鄂拉蜂

咯尼鄂拉蜂又叫做卡蜂、喀蜂等,具有采集力强、善于利用零星蜜源、盗性弱、性情温驯等优点,引进我国经过几十年选育、驯化后,其杂交种约占我国西方蜜蜂总数的20~30%左右,成为继意大利蜂、中华蜜蜂后广泛分布于各地的第三大蜂种。

意大利蜂,东北黑蜂相对最适合北方养殖。

9. 广西养殖中蜂什么种王好

、华南中蜂

华南中蜂是在华南地区生态条件下经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一个中蜂类型,尤以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养殖得最普遍,优点是繁殖速度快、对亚热带气候适应性强,缺点是分蜂性强、盗性强、易飞逃,定地饲养年平均群产蜂蜜10~18千克,转地饲养年平均群产蜂蜜15~30千克。

二、双色中蜂

双色中蜂是中蜂经自然杂交或人工杂交形成的,典型特征是蜂王能产两种体色不同的工蜂,一种是体色呈黑色的工蜂,另一种是体色呈金黄色的工蜂,优点是繁殖速度快、耐热性强且善于利用亚热带蜜源,缺点是耐寒性差、早春发展慢、蜂王产卵节律差且产蜜量不如本地蜂。

10. 广西常见蜂种

小排蜂是生活在广西,云南南部地区的一种个体最小的中蜂品种。它们在低矮的树技上或草丛里筑巢。寻找小排蜂的方法和寻找其它中蜂的方法差不多。

一是用蜂蜜调配诱蜂蜜水,然后顺着采集蜂飞行的方向和路经去追寻,这个方法简单易行。其次是进入林中认真搜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