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建海鳗鱼养殖(海鳗养殖技术)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0-10 21:50   点击:240  编辑:申逸   手机版

1. 海鳗养殖技术

1、池塘选择

在地势较高、排水方便的地方建造池塘,并用网罩将排水孔罩住,防止鳗鱼逃脱。鳗鱼池要建造成圆形或椭圆形,排水孔和注水孔交叉排列。

2、消毒处理

对生长健康、没有患病迹象的鳗鱼苗进行消毒处理,方法为将鳗鱼苗装入有除菌药物(比如次甲基蓝或食盐)的容器内,然后静待15分钟,之后将鳗鱼苗取出来投放进池塘。

3、提供食物

鳗鱼是食肉动物,以水生昆虫、鱼、虾等动物为食,养殖过程中可投喂新鲜的蚯蚓、剑水蚤、螺蛳、动物内脏等食物。需注意,不可投喂变质的食物,以防鳗鱼出现生长不良的情况。

4、越冬管理

冬季气温下降至10℃之后,停止提供食物,并将水深保持在2米左右,以便让鳗鱼顺利过冬。水面结冰后,要将冰块敲碎,防止鳗鱼缺氧死亡。

2. 海鳗养殖技术与管理

池塘条件

  海鳗养殖的池塘一般选用10-20亩左右为宜,进排水方便,换水条件要好,池塘平均水位在 1.2m以上,塘坝要求坚实、牢固、没有洞穴。池底土质以松软为好,以利于鳗鱼钻穴栖息,但池底 於泥不能太多,且不能带有黑的腐泥。放养前半个月,将池塘干池 曝晒或带水清污后,每亩撒干石灰75—100kg,或用漂白杨20— 25kg/亩,兑水稀释后泼洒在池底和池边,进行消毒。另外,在池塘 进排水闸门口内均需插平板网,防止海鳗逃逸。

  池塘海鳗养殖技术二、海鳗的选择与运输保持环境黑暗,减少海鳗的活动。 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操作要小心、快速,尽可能减少海鳗的干露时 间,防止海鳗体分泌太多的粘液。

  养殖管理

  1、投饵管理:

  海鳗养殖的饵料一般选用新鲜小带鱼、蓝圆、青 鲇鱼等,在新鲜饵料紧张时,也可选用冷冻或晒干的小杂鱼虾,投喂 前将饵料冲洗干净。冷冻的饵料要解冻,晒干的饵料要用水充分浸泡 后再投喂。个体大的饵料要切成块投喂,饵料应投在饵料台上,便于 清理残饵。每天投饵2次,报饵量一般约占鱼体重的5%一15%,具体还要根据饵料台上的残饵量、天气情况、鳗鱼的摄食情况及饵料的 质量等来作适当调整。8—10月份是海鳗快速增长的时期,为了海鳗 越冬打好基础,这一阶段的日投饵量应占总体重的10%—15%;11— 12月份,水温逐渐下降,海鳗的摄食量也逐渐减少,此时日投饵量应 控制在5%—8%左右,在水温降至13℃以下时,海鳗就会钻穴越冬不 摄食,此时就不用投饵了。次年3—5月份水温回升后,为使海鳗 尽快恢复体质,提高成活率,应尽量投喂优质新鲜的饵料,日投饵量 控制在8%—10%左右。须注意的是,海鳗在刚入他的7—10天内由 于环境变化的影响,基本上不摄食,可以不投饵料,在起捕出售的 前3天,为防止长途运输中海鳗反胃”污染水质,影响运输成活 率,也不能投饵料。

  2、水质管理:

  海鳗刚入池时,由于池内环境与海区环境的差异,海鳗活动 激烈,发生“反胃”和分泌粘液,入池1—2天要保持新鲜的水质,须加大换水量,日换水100%,在高温季节,一天要换水2次,日换水 量要达到80%,平时每天换水量 控制在50%左右,冬季水温下降, 鱼钻穴不摄食,一般换水量控制 在30%左右。池水的透明度保持 在30—50cm,冬季池水要保持在 1.2m以上。

  3、鱼病防治

  在海鳗养殖过程中,最常出现的是肠炎病,发病原因主要是高温季节水质不爽、投喂变质饵料及鱼摄食过多等。治疗方法要 先改善水质,不投喂变质饵料与控制鱼摄食量,然后在饵料中添加3‰ 的痢特灵,连续投喂3—5天。8—10月份可定期投喂药饵来预防鱼病。

  4、其他管理:

  坚持勤巡塘、勤观察,每天巡塘1—2次,内容是检查堤坝、平板网、闸门是否有缺口,漏洞,如有要及时修补,防止逃鳗,另外要查看是否有 病鱼、死鱼,如有发现要及时捞出,防止疾病传染,注意观察海鳗摄食、游动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

3. 海鳗鱼养殖基地

鳗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选种。由于鳗鱼的价格十分昂贵,因此在选种时就需要选择那些体型丰满、体格健壮且活跃度较高的育苗来进行育苗养殖,否则则容易造成死亡,将会造成直接的成本损失。一般而言,选择这类育苗都是为了保障鳗鱼的存活能力,同时在后面的养殖管理过程中也更加容易成活。

2、水质管理。鳗鱼作为海洋生物,当然离不优质的水质环境,建议在海口附近利用进行养殖,为了最大限度的给鳗鱼还原海洋环境,一般在养殖处还要建造一个特别的养殖地。其中水温要求保持在8℃~30℃之间,同时需要注意水流的速度不能太急,容易冲散鱼群,此外,还可以向养殖的地方放置输氧管,保证水域有着足够的氧气支持他们的活动。

鳗鱼养殖方法技巧

3、养殖密度。养殖密度需要根据鳗鱼的品种而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一般如果是小鳗鱼的话一个平方米可以投放大概一百二十条左右。在养殖过程中还需要额外关注鳗鱼的生长情况,对于生长较弱的可以分开来细心照顾,避免弱肉强食。

4、消毒处理。消毒处理是鳗鱼养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就是在放养之前,需要对他们的鱼苗进行消毒,这样是为了清除掉鱼苗身上所携带的各种细菌;其次就是在收获之前,对养殖区域内的海水进行消毒,主要是清除养育过程中留下来的杂质所滋生的细菌;最后就是在收获之后再次进行消毒,方便下一次养鱼的进行,也是为了避免污染海水。

5、饲料喂食。鳗鱼是肉食性鱼类,以捕摄小鱼、虾、蟹、蚯蚓等动物性食物为主,性成熟后的成鳗消化器官会逐渐萎缩,停止摄食,这个不用担心,产卵后就会自主进食。

4. 海鳗养殖场

鳗鱼的养殖方法为水温在20℃以上时,保苗效果较好。养殖池塘和鳗鱼苗在放生前应用药物消毒。鱼缸的消毒方法与国内鱼苗池的消毒方法相同。

海鳗养殖的饵料一般选用新鲜小带鱼、蓝圆、青 鲇鱼等,在新鲜饵料紧张时,也可选用冷冻或晒干的小杂鱼虾,投喂前将饵料冲洗干净

5. 海鳗人工养殖

一般情况下,淡水鳗鱼的养殖周期为1-2年左右(鳗鱼在淡水中生长1年,通常到翌年春天就可长到15厘米左右,体重可达5克左右),但由于受到养殖方法、养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具体的养殖周期可能会有所差异。

鳗鱼性情凶猛,贪食好动,喜欢生活在流动的水域中,其趋光性较强,通常昼伏夜出。当水温为12℃以上时,鳗鱼会开始摄食。白仔鳗主要以浮游生物、水生昆虫、有机碎屑等食物为食。体重为5克以上的鳗鱼可以捕食鱼苗,体重为100克的鳗鱼可捕食小鱼、小虾。成鳗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食,人工饲养时可以投喂配合饲料。

6. 海鳗鱼人工养殖

可以,水的质量是决定养鳗场建场的基本条件。

因此,必须对水源的水质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三方面来检查,是否适合鳗鱼的栖息和生长。

1.水温:水温的变化直接影响鱼类的新陈代谢作用。河鳗是温水鱼类,其养殖生长期水温要求为11~33℃,而以25~28℃时最为合适。我国广东、福建和台湾最适宜养鳗。

2.酸碱度(pH):养鳗场引用的水大多取之于天然水,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使水呈现酸性或碱性。对鳗鱼的生长来说,一般微碱性的水,生产力比酸性的略高,养鳗用水pH范围为6.0~9.0,最适宜范围为7.2~8.0。

3.溶氧量:氧气在水中最大溶存量(即饱和度)和水温有直接关系。水温低,则氧的溶存量大;水中浮游植物多,光合作用旺盛或水面上空气流畅,水中溶氧量也会增加。养鳗用水的溶氧量以5~12毫克/升为适宜。一般地下水溶氧量较低,必须通过曝气后才能使用。

4.钙和硅酸盐:水中钙离子少,硅酸根离子多,鱼死亡率就高。硅酸盐和钙的比值是1:3.5时,对鱼没有害处,所以钙多、硅酸盐也多时较为有利。

5.沼气和硫化氢:这两种气体是在水中氧气缺乏而有机物大量分解时产生的,这些气体有毒,对鱼类危害甚大,养鳗用水的沼气和硫化氢含量必须在0.1克/立方米以下。

6.氨:氨在地表水中含量较多。据埃利斯(Ellis,1944)报道,养鳗用水的氨含量必须在1.5克/立方米以下。另外,布罗克韦(Biockway,1950)认为水中氨含量每增加1克/立方米,血液中的氧气就减少1/7。因此,使用地下水及地表水,应知道它的含量,用曝气处理之后再使用。

7.铁:在地表水中,一般含铁是比较少的。而地下水则往往含铁量较高,并且以亚铁离子形式存在,一旦接触空气,就作用生成3价铁沉淀,这不但大量消耗氧,而且对养鳗也是不合适的。养鳗用水含铁量要求在1克/立方米以下,最适宜是0.05克/立方米以下。

不知道你的苗是哪里的。要是已经淡化处理的鳗鱼苗就可以放在淡水里面养,要是海水的鳗鱼苗,要先把池子的水调到鳗鱼苗适应的盐度就可以了。

盐度要慢慢的降。鳗鱼属于淡水鱼。鳗鱼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即使在溶氧很少、其他鱼类不能生活的水域内也能正常生活,人工养殖技术要求不高,饲料来源也广。所以是可以养的。如果回答的不满意可以去养殖圈询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