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双孢菇扭结为什么慢?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08-01 07:30   点击:77  编辑:雷翠   手机版

题主所说的双孢菇扭结,指的应该是菌丝不扭结,菌丝不扭结,就不能现原基,不能形成菇蕾,最后导致不出菇。

在双孢菇的种植中,播种完毕,菌丝生长至培养料底部,也就是日常所说的吃透了整个培养料,这个时候就该为培养料进行覆土。等菌丝吃土,并在覆土层扭结,形成原基,现蕾,从覆土到菌丝扭结大致需要15天左右。

菌丝扭结是双孢菇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重要标志,影响菌丝扭结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菌种。

菌种,是双孢菇种植中,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的源,它的质量的好与坏,影响着种植的全过程。

质量好的菌种,菌龄在80天以内,菌丝颜色洁白,粗壮有活力,遇适宜条件,萌发快,生长快,有活力。菌龄过长,甚至是携带杂菌、或虫卵的菌种,能力退化,生命力所,与杂菌害虫同生,受杂菌和害虫的侵染,萌发慢,生长慢,即使是到达菌丝体扭结期也仍然是这个状态,扭结自然而然的没有速度,还可能就不能形成原基。

所以,选择菌种时,必须仔细挑选,保证菌种菌龄处于80天以内,不带杂菌,不带虫卵,这样高质量菌种是整个种植过程健康进行的保证。

二,培养料。

培养料是双孢菇生长的根本,对双孢菇的正常生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配制的不合理,对双孢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1】营养结构。

所谓的培养料营养结构,就是培养料的碳氮比,双孢菇的正常生长要求培养料的碳氮比是25:1,培养料在这个碳氮比的条件下,菌丝发育最强壮,生长速度最快,扭结和形成原基能力强,产量和质量最佳。

★碳氮比失调对菌丝体扭结的影响。

碳氮比失调,客观上就是氮元素的过多或过少。

①氮元素过多。

培养料中氮元素,过多,造成的就是培养料营养过剩,菌丝体在营养过剩的条件生长,结果就是菌丝体徒长,徒长的菌丝体比较快,覆土后吃土块,很快就能吃透细土,到但这种生长,就如疯了一般刹不住车,在扭结期,在正常的温度湿度和空间氧气含量条件下,很难从营养生长状态,进入生殖生长状态,当然的就不能很快扭结并现出原基。

②氮素过少。

培养料中的氮素过少,致使培养料营养缺乏,营养缺乏条件下,菌丝体生长缓慢,如病态般的弱不禁风,具体表现就是菌种萌发慢,吃料慢,吃覆土慢,终于等到吃透覆土层,应该扭结现原基的时刻,却因菌丝体柔弱,无活力,无力完成扭结,造成扭结慢,甚至不扭结,不能形成原基。

【2】培养料水分含量。

双孢菇种植中,营养料水分含量要求在60~65%之间,这个区间内,最适宜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超出这个范围,就会致使菌丝体生长不良,给菌丝体覆土后的扭结带来影响。

★培养料水份含量不合理给菌丝体扭结带来的影响。

①水分含量过高。

培养料中水分含量高,会造成培养料透气性很差,带来缺氧的后果,菌丝体在培养料因缺氧而不能正常呼吸,造成生长柔弱,缺乏活力。

②水分含量过低。

培养料中水分缺乏,不能满足菌丝体对水份吸收的要求,加上菌丝体营养的获得需要水分的流动来运输,这种状况下,菌丝体会因缺水和缺乏营养而甚是孱弱,状态表现是薄而生长速度慢,缺乏能力和抵抗力。

不论是水分含量多,还是水分含量少,后果都是菌丝体生长孱弱无活力,在扭结期,也就没有扭结速度而言,结果可能是无力扭结,根本不能形成原基。

【3】培养料的PH值。

双孢菇喜弱碱性的培养料环境,保持生长正常的最佳PH值是7.0,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菌丝体失去活力,在苟延残喘中,能够突破重重阻力,能吃透覆土层也是实属不易,应该扭结现原基时,已经不是扭结快慢快慢的问题了,而是根本没有有能力做到。

所以,配制各项指标均达标合格的培养料,是解决菌丝体扭结慢的根本所在。

三,覆土。

【1】土质。

土质应该是团粒结构好、孔隙多、保水能力好、含有适量的腐殖质、不带菌、不带虫卵、PH值在7.5左右(双孢菇菌丝体最适宜的酸碱度)、含水量20%的土壤(含水量的检测方法是:手握成团,松手即散)。

★土质对菌丝扭结的影响:

①团粒结构差,孔隙少,不利于透气,菌丝体缺氧,生长弱,不利于扭结。

②保水性能差,水多可能使水流入料面,菌丝受水淹缺氧,造成菌丝退化,更谈不上扭结。

③带菌、带虫卵,使菌丝遭受病虫害,受损的菌丝无法正常生长,更不能扭结,形成原基。

④没有适量的腐殖质,就没有供给菌丝体生长的营养,菌丝不能吃透土层,没有扭结的条件。

⑤不正常的PH值,菌丝生长失去正常生长的条件,受到影响的菌丝,无活力,不强壮,无法纠结,并形成原基。。

⑥水分过高,和过低,都会抑制菌丝生长,甚至造成菌丝萎缩或退化,没有能力扭结。

【2】覆土厚度

整个覆土层厚度在3~3.5厘米最好,其中下层粗土占2/3,上层细土占1/3。

★覆土厚度对菌丝体扭结的影响。

①覆土层过厚。

过厚的覆土层,菌丝体吃透过慢,人为的拉长了生长穿透土层的时间,扭结条件不成熟,扭结当然的很慢。

②覆土过薄。

过薄起不到料面的保护作用,也不能有效阻断菌丝体的营养生长,使其向生殖生长转变,更不能有效刺激菌丝体,促进子实体的形成。。

四,温度。

覆土后,菌丝体吃透覆土层,双孢菇的生长就处于菌丝体向子实体发展的转换期,也就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换期,此时双孢菇的生长温度应保持在14~18℃,这是菌丝体扭结,形成原基,出现菇蕾的最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菌丝体扭结受到影响。

★温度对菌丝体扭结的影响。

【1】温度过高。

菌丝体扭结时温度过高,菌丝体会收不住生长惯性,出现疯长,不利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换,加之疯长过程中的菌丝薄而弱,对扭结极为不利。

【2】温度过低。

双孢菇的菌丝扭结期,温度过低,会抑制住菌丝的生长速度,尽管菌丝生长的强且壮,但临近扭结时生长缓慢,也会使扭结速度受到影响。

五,湿度。

这里的湿度是覆土后的湿度,指的是空间相对湿度和覆土湿度。

细土覆盖,菌丝吃透细土,正常状态下,就进入菌丝扭结期。此应进行喷水管理,以勤喷少喷为主,土层湿度保持在45~50%之间,空间相对湿度应该在80~85%之间。这是菌丝最适宜扭结湿度。

★湿度对菌丝扭结的影响:

①过湿。

覆土层过湿,菌丝就会处于缺氧状态,呼吸受到抑制,造成菌丝萎缩或退化,甚至死亡,即使成活,也因状态极弱,扭结慢或扭结不能完成。

空间相对湿度湿度过高,长时间持续会造成杂菌泛滥,同样会造成菌丝被杂菌抑制,扭结慢或不能扭结,也不能形成原基的后果,严重时,会使种植失败。

②过干。

过干就不能满足菌丝体对水分的需要,也不能通过水分吸收但足够的营养,从而影响菌丝体生长,使扭结和现原基受到影响。

六,通风。

菌丝扭结期,要加大场所的通风量,使场所内有充足的氧气含量,以保证菌丝扭结,原基形成的需要。通风要结合喷水进行,并注意二者之间的协调。

★通风对菌丝扭结的影响。

双孢菇的种植中,种植场所通风换气,目的就是要增加空间的氧含量。菌丝在扭结期,活动频繁,呼吸量大,氧气消耗增多,保证空间氧气充足,就能保持菌丝活力,促进其扭结所以,加强通风十分必要。到但通风时必须注意通风强度,应以微风为主,且不能直吹覆土面,避免因此造成菌丝体不适,而影响扭结速度。

七,病虫害。

双孢菇种植中,病虫害很多,它们的发生严重的危害菌丝体,给菌丝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1】病害

危害双孢菇生长的病害很多,如木霉、曲霉、链孢霉、石膏霉等,因温度、湿度调节不良,很容易发生。一旦条件适宜,它们有的生长速度极快,与菌丝争夺营养。有的在自身生长时,分泌毒素,抑制菌丝生长,有的颜色酷似菌丝体,不注意观察,就会引起泛滥,这些病害都能使菌丝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引起菌丝萎缩退化甚至死亡,这种状况下,菌丝体扭结受阻,加长纠结期,根本无法扭结。

【2】虫害。

危害双孢菇生长的虫害也很多,如菇蚊、菇蝇、螨类等,它们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生长在培养料外表或钻入培养料中,啃食菌丝体或传播病害,给菌丝体正常生长带来影响,使菌丝体受到伤害,失去活力,造成双孢菇菌丝体扭结速度慢,或者根本无能力不扭结。

综上所述,双孢菇菌丝体扭结慢的原因,就是菌种、培养料、覆土、温度、湿度、空间含氧量的不达标,以及受到了病虫害的侵害。解决办法,就是细心,精心,有耐心,有责任心,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把每一个环节的每一项种植要求都做到最好,最起码做到符合双孢菇的生长标准,这是解决菌丝体扭结慢,乃至于种植中所有问题的根本和关键。

我是初始农人,每天分享农技。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指正。欢迎关注、转发、评论、点赞。

双孢蘑菇菌丝结菇性能,有它们的遗传性,还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双孢蘑菇属无锁状联合的次级同宗接合类型。

双孢蘑菇孢子萌发产生多核初生菌丝,以后产生横隔使每个细胞都含有2个核的双核,单相射初生菌丝。双孢蘑菇能从同一个孢子萌发的两条萌发的两条菌丝之间进行接合而生育,这种现象称为同宗接合(自交亲和)。所以本问题《双孢菇纽结慢》这问题应该是提问者提法上错误,其本意应该是有些栽种的双孢蘑菇为什么出菇慢或不出菇。

为什么种植的双孢蘑菇不出现蘑菇子实体,或很慢出现?

关于双孢蘑菇子实体形成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子实体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一定关系

1,土壤微生物,一般认为是细菌(嗅味假单胞杆菌等)的诱导利用,而菌丝在培养料内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乙稀,丙酮等),则能激发土中微生物诱导菌丝结成更多的子实体。

2,改变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当周围环境二氧化碳含量由0.1-0.5%降到0.03-0.1%时能促使子实体形成。

3,降低温度,蘑菇为变温结实性的菌类,当温度降至16度左右时,菌丝便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而形成子实体。

4,稳定的湿度,较高而又稳定的湿度会促进子实体的形成。

5,机械性的刺激作用也能促进子实体的发生。

营养及环境因子对子实体形成的影响一,营养

我们栽培蘑菇的培养基包含碳源和氮源,如果在配方中随意添加辅助料,在培养基中蘑菇菌丝在吸收利用碳素和氮素营养时,蘑菇子实体分化和发育明显受影响,据科学家测定蘑菇子实体分化和发育的最适碳氮比是17:1。根据这个要求,在配制蘑菇培养料时,原材料碳氮比在30-33:1为宜,在外界条件有利于营养生长,不能满足子实体发育要求时,菌丝体生长旺盛(菌丝徒长),栽培床上菌丝徒长多发生在覆土调水以后。在土层调水较轻,较快,温度较高(22度以上),菇房遇通风不当,空气湿度在90%以上菌丝体冒出土层,茂盛生长,严重时也密集成块(菌被),若不及时处理,便始终不产生子实体。

防止菌丝徒长应做到

1,在移接原种过程中,挑选半基内半气生型菌丝混合接种。

2,防止制种的培养料过熟,过湿,培养温度过高。

3,土层调水不宜过急,应在早,晚天气阴凉时喷水,并加大菇房通风量,以降低空气湿度。

4,菇床菌丝徒长应及时用耙等工具(消毒)破坏徒长的菌丝体,加大菇房通风量,降低空气湿度,喷重水,促使菌丝及时发育成子实体。

矿质营养对蘑菇也是很重要,钙能促进菌丝体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钙还能使堆肥和土壤凝成团粒,提高培养料蓄水保肥能力,同时还有中和酸根,稳定堆肥的pH值等作用。生产上我们常用或要懂用好硫酸钙(石膏),碳酸钙,石灰等作为钙肥,磷也是蘑菇生长的重量营养元素,磷不仅是核酸和能量代谢的组成成份,没有磷,碳和氮也不能很好的被利用。但过量磷酸盐,相反地会引起蘑菇的减产,这主要因为过量的磷酸盐会造成培养料的酸性环境。钾在细胞组成,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呼吸代谢中也很重要,但由于蘑菇培养料以秸秆为基本材料,其中含有丰富的钾肥,就不必添加了。

在配方合成堆肥中,N:P:K浓度比例以13:4:10为好。

二,环境因子

1,温度,蘑菇子实生育温度范围为4一23度,最适温度是16度。在子实体形成期间(从原基形成到可以采收这一段时间)温度只能继续下降,而不应使之回升,否则将会造成大量原基或菇蕾大量死亡。这是因为蘑菇的菌丝体本质上都是相通的管子,在低温时,菌丝体形成菌蕾,营养料借菌丝体中原生质的流动集中地运往原基或菇蕾,供原基生长发育,若此时温度突然回升,菌丝体又能把供应原基菇蕾的营养运到外周供菌丝体蔓延生长,结果己形成的大批原基就会先后枯萎。

2,水分,在蘑菇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的含水量应保持在60%左右,低于50%时,菌丝生长缓慢,绒毛菌丝多而纤细,但不易形成子实体。高于70%的含水量,培养料内水分有余而氧气不足,溶易出现线状菌丝,生活力差。覆土层的含水量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应有所不同。

3,空气,蘑菇是一种好氧菌,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呼吸作用要不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气碳。堆肥的分解也会不断产生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超过一定浓度时,就会显著地抑制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造成菌丝萎缩,原基,小菇死亡。在蘑菇体内,有两种呼吸过程,一种是有氧呼吸,另一种为无氧呼吸。有氧呼吸随着原基的发育,吸收氧气量渐渐增加。无氧呼吸能形成酒精。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对蘑菇原基的发育有害。覆土层中二氧化碳浓度在0.5%就会抑制子实体分化。在发满菌丝的培养料内,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高,而菇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低。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减少到0.03-0.1%,就可诱使原基发生。供应充足氧气对原基形成非常重要。

总结,本篇从种性遗传,培养料,蘑菇菌丝体形成原期受到的环境因子温度,水分,空气这几方面稍分解,由于提问者并没有提供太多,仅此作分析给于久久不能形成原基(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