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康乃馨种子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09-26 03:33   点击:281  编辑:鲍民   手机版

种子繁育的康乃馨会出现种质退化的现象,建议用、压条或者扦插法.

扦插除炎夏外,其它时间都可进行,尤以1月下旬至2月上旬扦插效果最好。插穗可选在枝条中部叶腋间生出的长7--10厘米的侧枝,采插穗时要用“掰芽法”,即手拿侧枝顺主枝向下掰取,使插穗基啊带有节痕,这样更易成活。采后即扦插或在插前将插穗用水淋湿亦可。扦插土为一般园土掺入1/3砻糠灰,或砂质土。插后经常浇水保持湿度和遮荫,室温10--15℃,20天左右可生根,一个月后可以移栽定植。

压条在8--9月进行。选取长枝,在接触地面部分用刀割开皮部,将土压上。经5至6周后,可以生根成活。

观赏园艺学--康乃馨

我国的花卉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古代劳动人民托花寓志,以花喻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歌颂花的篇章。花卉不仅可以美化环境,绿化庭院,还可以高速剂人们的精神生活,更能陶冶情操,有益身心健康。盛开的鲜花象征着朝气,蓬勃、向上;多姿的翠叶代表着理想、幸福、希望……无论是观花,还是赏叶,绿色植物带给人们的都是对真、善、美的渴望。

康乃馨,因其独特的外形以及文化内涵,而被广泛地应用。

关键词:历史 生产现状 繁殖方式 栽培管理 文化

一、康乃馨的历史

康乃馨(Carnation)又名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 L.),其栽培历史可追溯至二千多年前。约公元前300年,希腊诗人狄奥拉斯图(Theophrastus)写下了“Dianthus”,是从希腊语翻译而来的,意指“天赐的极好的花”或“神圣之花”(Divine flower),这主要得益于赏心的香气。种名Caryophus是康乃馨的基本香味。英文名Carnation (康乃馨)一词最早出现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称为“Carnation flower”,意为加冕时所戴的花冠。这可能来自“Corontion(花冠)”,因为希腊人喜欢将康乃馨的花插在皇冠上取美。

康乃馨原产地中海地区,野生种只在春季开花;如今在非洲西北同区还发现在野生型康乃馨,原种只开深桃色花。人胶对野生康乃馨的改良始于16世纪。汉时波斯陶瓷瓦片上常绘有重瓣康乃馨类花朵,花瓣上有异色条纹或斑痕。康乃馨品种改良的基本途径是杂交选育,参与杂交的亲本可能包括纳普氏石竹、中国石竹等。1750年法国育成的理门丹,茎高,一年多次开花,无休眠期。1840年法国人Dalmais利用中国石竹育成常青康乃馨型Ativn。到1846年,各种花色的康乃馨品种均具有四季开花性。1866年,法国人Alegatiere育成了树状康乃馨(tree carnation)的类型,具有茎秆刚直的优点。上述四季开花和茎秆刚直的特点,奠定了康乃馨的基本品质。

1852年康乃馨引入美国,许多公司和个人培育了数以百计的商用康乃馨品种,成为康乃馨品种改良的次生中心。1895年育成的劳森夫人(cv. Mrs. Laoson),茎秆挺直,花萼坚实,花瓣持久,温室中四季开花且产花量多,成为切花康乃馨育种的主要亲本。在美国众多的育种公司和个人中,缅因州北陂威克的威廉•西姆毫无疑问荣登榜首。他于1938年或1939年育成的willam Sim品种,对当今康乃馨产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这个红花植株中,已经产生了白色、粉色、橙色和几种彩斑类型的突变,西姆系的康乃馨品种已遍植全世界。今日的康乃馨已远非祖先,可周年开花,花茎挺直且长,花朵更大更饱满,花色也更丰富。

二、康乃馨的生产现状

康乃馨以其生产性高、观赏性好、耐贮运等优点,成为世界上普遍栽培的商业性切花的主栽品种之一,现占整个切花生产的17%左右。现在世界上有不少国家栽培康乃馨。意大利有适宜于康乃馨生长的天时地利条件,有悠久的栽培历史,90年代初期,年产量达25亿枝,居全世界之首。荷兰康乃馨的栽培面积虽不能与郁金香等球根花卉相比,但产量亦过18亿枝以上,居世界第二位,且畅销欧洲、北美和日本,其中法国是从荷兰进口康乃馨最多的国家之一,1995年法国从荷兰进口康乃馨花费1700万多美元。在波兰,康乃馨占芭花栽培的60%,年产4亿多枝,居世界第三位。美国、日本和德国栽培康乃馨主要是供本国之用,哥伦比亚是新兴的花卉生产国,是世界上最理想的康乃馨栽培区,享有“康乃馨栽培的天国”之称,在4200公顷花卉生产面积上,康乃馨生产占45.8%,主要出口到美国,近年来,以康乃馨为主的切花出口达5.45亿美元。在以色列花卉业中,1995年康乃馨的生产面积占花卉栽培面积的7.5%(150公顷),出口占12.18%(2 192万美元)。肯尼亚也是近年来康乃馨、月季等切花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每年出口增长率为12%~15%。现在,津巴布韦、摩洛哥、赞比亚、乌干达、波多黎各、危地马拉等国家利用本国的地理、环境、资源和劳力优势,在国际花卉业中正在崛起,发展势头很快。

我国栽培康乃馨已有八九十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对鲜切花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康乃馨也作为主要的切花品种迅速发展起来。上海是我国康乃馨最早的主要栽培区,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康乃馨种植面积达数千亩。昆明有四季如春的自然气候条件,适宜康乃馨周年生产,是我国当前康乃馨生产的主栽区,栽培面积达万亩左右,切花销往省内外,并有部分产品出口。除此之外,江苏、浙江、四川、广州、北京等地也有一定的生产面积,并向适栽区规模化生产发展。我国的康乃馨育种起步较迟,长期引进国外品种进行生产。80年代上海市园林科研所开展了康乃馨的品种选育工作,并获得一批康乃馨新品系。目前,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中心正在进行康乃馨杂交育种工作。康乃馨品种多为大花型,花径为7~9厘米,近年来也开始流行多头小花型品种,花径为3~4厘米,色彩丰富、艳丽,观赏价值极佳。

康乃馨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是风靡全球的著名花卉。它花色绚丽多彩,有大红、粉红、紫红、鹅黄、橙黄、纯白等单色花和洒金、镶边的复色花,花瓣边缘皱褶如剪如画,雍容华丽,馨香宜人。茎叶翠绿,轻敷白粉给人以安康、温馨、吉祥的感受。作为切花中的主要花与唐菖蒲、花烛等切花相搭配,制作花篮、花束、花环、胸花等艺术品,应用于节日、盛会、迎宾、生日、喜庆等人际交往的诸多方面,以用于丧祭等活动中的效果尤佳,国外早已十分流行。我国自90年代以来在上海、广州、北京、南京等大城市用花交往,烘托气氛已形成时尚,而且越来越普及。

康乃馨又是著名的“母亲节”之花,也被称为“诚挚的爱”与“幸福祥和”之花,代表慈祥、温馨、真挚、不求代价的母爱。欧洲一些人认为它“富有永不褪色和永不变迁的爱”,是“穷人的玫瑰”。康乃馨鲜切花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对它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在美化环境、陶冶情操,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方面将愈来愈体现它的重要性。

三、康乃馨的繁殖方式及栽培管理

康乃馨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有性繁殖即种子繁殖,由于康乃馨结籽率低,种子后代性状变异大,幼苗生长缓慢,因而在生产上很少爱用。生产上主要应用无性繁殖,其中又分为常规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繁殖。扦插繁殖具有时间短、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和成本低等优点,但长期采用扦插繁殖易使植株的种性退化,生长势差,抗病性下降,产花量降低。组织培养具有繁殖系数高,能分离病素,提高生长势、抗性和产量等优点,但组织培养技术要求高,要有一定的设备条件,培养期长。近年来世界上大多数康乃馨种植者或康乃馨专一育苗公司采用组织培养和常规扦插相结合实际的方法进行康乃馨的繁殖育苗,即先用组织培养获得无毒无菌的壮苗作母本,然后再在母株上采穗,用用扦插繁殖育苗。这样既能获得大量高质量的无菌种苗,又降低了成本。

康乃馨为须根系草本植物,没有明显的主侧根之分。根系方要颁在约20厘米深的表土层中。茎直立,多分枝,株高70~100厘米,茎部半木质化。一个典型的大花康乃馨品种,花茎具有16~18个节,小花品种具有20~22个节。叶线状披针形,全缘,叶质厚,上半部向外弯曲,对生,基部抱茎。花通常单生或2~3朵聚伞状排列,环境诸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肥料以及空气对康乃馨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均有着直接关系,缺一不可,又不可替代。各种环境因素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对康乃馨的长生发育起着综合性的作用。只有充分了解这些环境因子与康乃馨的栽培之间的关系,创造一个最佳的环境因素的组合,才能生产出优质高产的康乃馨切花。康乃馨产花期长,调整种植季节或采用人工控制,一年四季均有花开。

四、康乃馨文化

说起康乃馨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母亲节”与康乃馨的联系。母亲节(Mother's Day)是每年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起源于美国,大约在1910年前后,美国费城一个叫安娜的女孩子,在她母亲的祭日,手捧一束康乃馨到教堂祈祷,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遂渐成为一种时尚。美国遂于1914年将这一天定为母亲节。以后许多国家都效仿实行,传入中国可能是最近十几年的事。可以看出,关非遂与母亲有什么必然关系,而是安娜在祭奠母亲时用了康乃馨。诚然,作为一种“神圣之花”,将其敬献给神圣而伟大的母亲,也是在情理之中.其实,中国虽无“母亲节”,却有专门的“母亲花――萱草(Hemerocallis fulva)”。古人云“萱草忘忧”,故萱草又名忘忧草。又因香椿(Toona sinensis)长寿,用以喻父,《全唐诗》牟融“送徐浩”诗曰“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近代书信中还常祝“椿萱并茂”。看来,中国将萱草比作母亲,不仅有其文化缘由,也比美国母亲节早一千多年。怎奈我们祖先只爱“忘忧”,不未及观赏。萱草单朵花只开一天,只能用作花境,不能作切花,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花卉文化的文人特征。

国花最具有民族文化的特征,康乃馨也荣列其中。康乃馨是欧洲摩纳哥、西班牙(国花之一),美洲洪都拉斯,非洲摩洛哥(国花之一)等国的国花。康乃馨不仅在经济上属于三大切花之一,还在文化上占有一席之地。

如同梅花、牡丹、菊花、兰花等传统名花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主要题材一样,康乃馨也在欧洲古典美术作品中经常出现。从中还可以看出康乃馨品种改良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如15世纪“持石竹的侍男”油画中的康乃馨花小,单瓣,可能是野生种。16世纪油画“商人Giisie”中瓶插的康乃馨花枝较长、重瓣,花开与当今相同,只是花径小一些。同期及以后妇女肖像画中的花径渐增大。

从花色上来看,15世纪或16世纪油画“春天”的服饰中有小花石竹;同期“玛丽亚与两个孩子”中出现了红色小花。18~19世纪西班牙油画中的妇女常手持下垂的大花、重瓣、粉色康乃馨;同期英国“the Temple of Flira”中出了斑纹的重瓣康乃馨。从中可以看出花色与重瓣性的演变趋势。当今的康乃馨则以大花、重瓣、纯色,且花梗挺直为上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没有了
热门图文